俗话说“人是铁饭是钢
一顿不吃饿得慌”
一天三顿饭早已成为
大家默认的饮食习惯
但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
以及日常习惯的差异
有些人无法做到
按时、按顿地吃饭
甚至连“规律吃三餐”
都成了奢望

2022年,来自中国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、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等的前瞻性研究显示——一天三顿饭都不能忽略,少吃哪顿都对寿命有影响!
这项研究涉及了2.4万人。与一天三顿饭相比,每天就吃一顿饭的人增加30%的全因死亡风险,增加83%的心血管病死亡风险;每天吃两顿饭的人,增加7%的全因死亡风险和10%的心血管死亡风险。那么,一日三餐中跳过哪一餐更为“致命”呢?
1. 不吃早餐——全因死亡率增加11%
与规律吃早餐的人相比,不吃早餐的人全因死亡风险增加11%,心血管病死亡风险增加40%。
2. 不吃午餐——全因死亡率升高12%
与规律吃午餐的人相比,不吃午餐的人全因死亡风险增加12%,心血管病死亡风险增加15%。
3. 不吃晚餐——全因死亡率升高16%
与规律吃晚餐的人相比,不吃晚餐的人全因死亡风险增加16%,心血管病死亡风险增加19%。
饥一顿饱一顿、不按点吃饭不仅伤胃,还会对免疫力造成损害。人体免疫系统有70%的工作需要在肠道中完成。肠道充满了免疫细胞、免疫球蛋白(攻击病菌的抗体)和细菌,承担着抵御疾病的重任。人体的肠道免疫功能有昼夜节律,这种规律就和吃饭时间有关。
人们每天吃的食物,并不是无菌状态。为了对付可能存在的有害细菌,人体通过分泌胃酸来杀灭微生物,肠道中还配备了强大的“免疫功能”制约微生物活动,保护肠黏膜的完整性,避免肠道发生炎症。不吃东西时,“免疫功能”无事可做,保持一个低活性状态。
每天按时进食,身体激活肠道免疫系统的动作就会规律;饥一顿饱一顿,肠道免疫系统会紊乱,该活跃时不活跃,该休息时过度紧张,从而造成肠道慢性炎症,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跟着受影响。
一方面容易出现消化不良,同样的食物,得到的营养可能大幅度减少,从而降低全身抗病力;另一方面,进食混乱会影响到肠道菌群,而菌群状态与身体的免疫功能息息相关。

正常的成年人一天所需的能量,男性约为2250大卡,女性约为1800大卡。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(2022)》中建议:早餐应占全天总能量的25%~30%,午餐占30%~40%,晚餐占30%~35%。
1. 早餐——“主动吃奶水”原则
“主”——主食(谷薯类)
“动”——动物性食物(蛋、肉、鱼)
“奶”——奶和豆及其制品
“水”——水果和蔬菜
例如:一袋纯牛奶与一两燕麦片冲成糊;烤全麦馒头2片,夹入1勺核桃仁碎和切碎的煮鸡蛋;再来一份水果(如一个橙子或者一根乳黄瓜)。
2. 午餐——记住“一二三”比例
午餐在搭配食物时可记住“1:2:3”的比例,即一份量肉、鱼、蛋类,两份量主食(饭、面、饼等),三份的蔬菜。
例如:豌豆木耳豆腐干炒肉丁(瘦肉50克,香豆腐干30克,鲜豌豆70克,水发木耳50克,植物油8克);红薯大米饭(米100克,红薯100克切丁);焯拌菠菜150克;豆浆1杯。
3. 晚餐——水多、块大、能量少
晚餐我们一般应选择水分高、体积大、不易产生饥饿感的食物,这些食物可以供应丰富的膳食纤维和植物化学物。
例如:用红豆、绿豆、糙米、糯米、大麦、花生、山药干、莲子、红枣,熬成八宝粥;清炒西兰花(西兰花150克,植物油10克);蒸蛋羹(半个鸡蛋的量);金针菇胡萝卜丝拌海带丝(加起来共100克)。
夏季一到,很多朋友都在为自己的“减肥大业”努力。随着这些年大家对“节食减肥”的危害越来越了解,更多人已经开始将“吃素食”作为夏日减重的基本操作了。以下6类素菜顶着“素菜”帽子,却通通都是重油、高热量的“增肥”选手,大家一定要警惕。
1、干煸素菜
干煸豆角、干煸茶树菇、干煸花菜、干煸土豆、干煸藕丝等,都是超级下饭菜,相信有很多人喜欢。然而干煸菜肴属实是“吸油大户”,不适合有减重、降脂需求的朋友常吃。
干煸菜肴讲究的就是亮油、咸香麻辣、外皮稍干而内里软嫩。这样的烹饪过程本就要求下重油,再加上拿来干煸的蔬菜多是比较能吸油的种类,因此干煸菜的含油量往往很高。

2、干锅菜
干锅菜和干煸菜有异曲同工之妙。所谓干锅,是指先将腌制好的食材,用大火、重油(常用猪油或用五花肉煸炒出油)煸炒至部分水分蒸发,使食材表面呈现出干香、酥脆的口感。然后再将炒好的食材放入干锅中,底部用明火持续加热,让菜肴在食用过程中保持温度和风味。
干锅千叶豆腐、干锅土豆、干锅花菜、干锅包菜等,都是常见的干锅素菜,而这些素菜,和干煸所用素菜一样,都是吸油利器。而且,由于菜肴在干锅中持续加热,不断吸收油脂和其他调味料,因此干锅通常比干煸的含油量更大些。
3、油炸素菜
干炸蘑菇、炸红薯丸子、炸藕片、炸萝卜丸子、炸茄子,这些也都是家常菜。这些菜肴的统一特点是酥香油润、入口焦香。但这些都是以超级“重油”为代价换来的——油炸菜肴要想好吃,讲究“宽油复炸”。意思是指油量要大,且要反复多次炸制,以使表面酥脆,同时保持食材内部水分不过多流失,避免成品干硬难嚼。红薯、藕片、茄子等都很吸油,油炸后可谓“满点油王”。
4、红烧菜
红烧菜肴以其色泽红亮、食材软烂、汤汁浓郁、味道层次丰富而广受欢迎。不仅肉类可以红烧,土豆、茄子、腐竹、豆腐、冬瓜、芋头等都可以红烧。然而,红烧菜肴的制作过程,不仅炒糖色这一步需要加入不少油和糖,之后煸炒食材时也要用到油,而且部分食材,如豆腐、茄子等在红烧之前,还要先行煎炸,以便食材更容易上色、入味,且能更快做熟。
由此可见,红烧菜肴对健康的威胁不小,毕竟重油、高糖饮食会大大增加肥胖、高血脂、高血糖、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。

5、油焖菜
鲜美的春笋加上油润浓郁的酱汁,能让人连吃三碗米饭。除了春笋之外,油焖茄子、油焖蚕豆、油焖千张也风味十足。可油焖这种做法,也是重油烹饪,和红烧相近,往往重油重盐,只是少了炒糖色这一步,滋味中少了甜,多了咸香油润。
6、沙拉酱拌菜
夏日里应该有很多人喜欢吃沙拉来进行“轻断食”吧,但如果用沙拉酱拌菜,那可与减重、断食的目的大相径庭了。市面上常见的沙拉酱,脂肪含量可达60%以上。如果用一份50毫升的沙拉酱拌菜,相当于摄入了20克脂肪!
斜倚在办公椅上、半躺在沙发上等,长时间保持这些看似“舒服”的姿势会使肚子上的肉越积越多。日常保持挺腰收腹的姿势,走路时要抬头挺胸,有助于保持体态。